当龙头 强引领 做示范 勇争先|共商留才锦囊妙计

2025-07-01 08:42:00 实时讯息

人才是衡量城市竞争力的关键标尺。如何让驻烟高校毕业生留在烟台、建设烟台?6月27日,烟台市政协以“进一步创新政策措施,引导烟台高校毕业生留烟发展”为议题,召开专题协商会,将政协委员、政府机关、高校聚集在一起,共商留住人才的锦囊妙计。

“当前烟台高校毕业生留烟率较低,客观上存在供求结构性错位,主观上存在能力期望偏差的问题。”市政协委员、山东华鼎伟业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尚伟认为,应该建立政校企协同机制,在政府层面要有具体的协调机构、工作机制、政策措施、行动方案、系列活动等;在高校层面要把烟台产业发展方向作为育才定位的核心因素,使学生的职业规划与烟台产业发展相契合;在企业层面要制定分层分类的人才成长计划。另外,应支持企业与高校共建实验室、产业研究院等,鼓励企业与高校联合申报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

“我们可以在重点产业区设立大学生实训中心,定向培养本地岗位短缺人才,鼓励重点产业的骨干企业与高校建立订单式培养、顶岗实习、优先录用等机制。”市政协委员、山东工商学院统战部常务副部长张延东说,“高校团委可以组织青年学生参与烟台市重点项目、社区治理、乡村振兴等项目,开展系列实习实践活动,提升对城市发展的亲身体验。高校可与街道、企业、创投机构共建开放式共创空间,开展‘青年议题—方案竞赛—实践试点’链条式参与活动。”

市政协委员、中城科泽工程设计集团鲁东分公司总经理杨晓静更关注青年人才在安居、文娱等方面的服务保障。“一方面,我们应该积极完善和兑现青年人才住房政策,努力实现房源供给全市全区域覆盖,提高申领便捷度。”杨晓静说,“我们应培育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网红打卡地,引入举办一批受青年人欢迎的体育赛事、音乐节、演唱会等文体娱乐活动,注册推出一批青年人喜欢的线上平台,丰富青年人的文化娱乐生活。”

“近三年,烟台大学毕业生留烟工作的占比近30%。我们十分注重产教融合,与绿叶集团共同创办药学院,与新华三集团共建数字创新学院,围绕全市所有标志性产业集群设置相关学科,校企合作专业占比达到35%。”烟台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姚昌说。

山东商务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张越表示,学校2024届毕业生留烟率为27.2%。同时,引入539名非烟台生源学生留烟就业。截至目前,2025届毕业生留烟率达23.5%。“为持续提升驻烟高校毕业生留烟率,我建议支持学校建设烟台市公共实训基地,推进驻烟头部企业等进驻基地,加大对学校烟台市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站的支持力度,政校企园联动进校园招聘。”张越说。

“团市委将加强与中国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的合作,力争引入‘挑战杯’‘创青春’等国赛。同时,联合市科技、工信等部门举办‘青创烟台’AI创新应用大赛,组建‘职引青春’讲师团,探索联动高校组建毕业生就业指导专家库,开展好‘职引青春公益课堂’‘青年学子看烟台’‘百企千岗进校园’等活动,深化‘青年之家·青年夜校’建设。”烟台团市委书记张坤说。

“市教育局将建立常态化信息共享机制,全力支持高校畅通就业服务平台,进一步健全完善驻烟高校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深化产学研协同育人,加强与国家和省级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的互联互通,强化分类指导,为毕业生提供个性化、精准化、便捷化的就业服务。”市教育局副局长张丽说。

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主任丁智表示,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将谋划好大学生创业方面的赛事活动和服务措施,为大学生留烟创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保障。

市委组织部人才工作科科长、四级调研员贾赵勇表示,将争取出台《关于实施驻烟高校毕业生留烟率三年提升行动方案》,进一步优化完善驻烟高校毕业生政策措施,加快吸引和集聚更多驻烟高校毕业生留烟创新创业。

在自由发言和协商互动环节,政协委员围绕自己关心的问题向有关部门提问,有关部门现场答复,高效协商。“请问人才工作科,下一步有没有计划出台专门针对驻烟高校的人才政策?”市政协委员于光辉问道。“今年我们会同市人社局、市科技局建立了2个省实验室,与本土企业共引共用博士机制。目前,已初步确定首批与16家企业共引共用32名博士。下一步,计划探索建立驻烟高校与本土企业共引共用博士机制。另外,我们将驻烟高校选派到企业的科技副总以及烟台本土企业选派到驻烟高校的产业教授,纳入D类人才认定范围,优先纳入烟台市‘双百计划’予以扶持,可提供最高200万元的综合资助。”贾赵勇说。

“教育局对提高驻烟高校毕业生与烟台人才需求的匹配度,有没有长期规划?”市政协委员邹虹问道。“未来,我们将积极推动烟台高校、相关企业加入这些联合体、共同体,组织成员单位开展人才供需对接活动,提升驻烟高校毕业生与烟台人才需求匹配度。”张丽说。YMG全媒体记者 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