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文化观察丨2025电影暑期档:观众与市场的双向奔赴

2025-08-29 10:58:00 实时讯息

新华网北京8月29日电 题:2025电影暑期档:观众与市场的双向奔赴

新华网唐巍

暑期档即将收官,在北京某电影院的大厅里,等候观看《南京照相馆》的观众仍排起了长队。影片结尾处,当男主角在废墟中找回相册时,影厅内隐约可闻的抽泣声,成为这个夏天电影市场最真实的注脚。

截至8月29日,2025年电影暑期档(6月1日至8月31日)总票房突破115亿元,总出票量超3.09亿张。供给多元化与消费理性化并存、观众审美与市场反馈的良性互动成为今年暑期档的突出特点。

8月4日,在北京市朝阳区一家电影院,一名男孩在观看《南京照相馆》电影海报。 新华社记者 朱唯希 摄

市场提质 多元类型驱动理性增长

2025年内地电影暑期档题材多元、类型丰富。据灯塔数据显示,历史剧情片《南京照相馆》和动画电影《浪浪山小妖怪》分别以28.4亿元和13.5亿元领跑,3亿元至10亿元区间的“腰部”影片也达10部之多,占整体票房41.5%。暑期档票房分布一改往年依赖头部影片的“哑铃形”格局,呈现出更为健康的“纺锤形”结构。

今年暑期档票房榜前十的影片中,《侏罗纪世界:重生》和《F1:狂飙飞车》分别收获5.6亿元和4.2亿元,位列第五和第七位,显示出内地观众对优质好莱坞制作仍保持开放态度,国产影片与进口影片形成了良性互补的竞争格局。

据了解,不少观众会参考多个电影评分网站和社交媒体平台信息决定是否走进影院,冲动性消费减少,因“口碑发酵”而选择进入影院消费的人次呈上升态势,基于电影内容本身的理性消费逐渐成为主流。

相关电影行业分析人士指出:“市场不再依赖单部爆款拉动,而是通过多类型、多梯队的影片矩阵实现持续热度,电影市场正在告别大起大落,进入一个更加理性、健康发展的成熟阶段。”

内容为王 主流价值与艺术表达的高度统一

2025年暑期档,多部高分影片的共同点是摒弃了以往“史诗巨制”的单一路径,通过平民视角和微观切口,以更人性化、更贴近当下观众审美的方式,将镜头对准普通人的生活与情感,深情凝视并歌颂平凡个体的力量。

《南京照相馆》将镜头对准了以一个照相馆为圆心、辐射若干个小人物日常工作和生活半径的真实故事,向全球观众展现了普通中国人对和平的渴望、对文明和记忆的守护;动画电影《浪浪山小妖怪》聚焦四个“无名小妖”阴差阳错踏上取经之路的故事,引发身处职场的青年观众关于生活、成长、家庭、梦想等话题的广泛讨论;《戏台》则通过一场普通的戏剧表演,巧妙地将前台与后台、戏剧与人生进行对照,刻画了军阀混战时期底层艺人在时代夹缝中求生存的群像……现实主义和主流价值的回归,进一步证明了电影不只是简单的造梦工具,更是关照社会现实、引发观众思考的窗户。

电影《山河为证》海报。片方供图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以《南京照相馆》《山河为证》《东极岛》为代表的抗战主题影片根植中华民族在抗战时期的集体记忆,成为2025年暑期档的中坚力量。历史宏大叙事与人文关怀的深度融合,将主旋律题材的影视作品在艺术性和商业性上推向新的高度。

激活第二引擎 电影IP与衍生品市场共生共荣

近年来,随着国产电影质量不断提升,相关影视IP衍生品市场和“电影+”的跨界融合模式正在全国多地开花。

上海市依托《浪浪山小妖怪》等热门IP推出主题市集和限定商品,成功将观影流量转化为消费增量;《黑小罗战记2》在北京朝阳公园打造夏日盛典,通过露天放映、主题快闪、互动游戏等形式完成“观影+游园+集市”的商业闭环;洛阳市则凭借《长安的荔枝》等历史题材影片的热度,推出“观影+汉服体验+遗址夜游”套餐,带动当地汉服租赁、文创产品销售;成都市更汇集全国第四大电影票仓城市、“2025全球100经典目的地”“世界美食之都”等多重优势,将“光影+美食”深度捆绑,开发双向惠民机制……在越来越多的城市,游客只需一张电影票的票根,就能享受餐饮、游玩等多重优惠。“可消费、可体验、可社交”的电影新业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电影市场的第二引擎正在被激活。

7月22日晚,影迷携带《浪浪山小妖怪》电影周边产品在首映活动现场拍照。新华社记者 陈浩明 摄

但有受访者指出,当前中国电影衍生品市场仅有少量头部影片的衍生开发相对成功,中腰部影片衍生收入占比仍较低,且缺乏长效运营机制。

好的故事只是一个开始,一个成熟的电影IP往往需要几年甚至数十年的积累。相信在未来,中国电影将继续坚持以高质量创作为核心、以先进技术为支撑、以文化自信为底色、以全球市场为视野的多元化发展道路。当优质内容与成熟衍生开发相结合,电影市场将爆发出超越票房的巨大能量,这种“内容与商业”的共生共荣,将推动中国电影产业走向更加健康、多元、成熟的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