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宝“禁飞”为万米高空护航
2025-07-05 11:40:00 实时讯息
6月26日,中国民用航空局发布紧急通知:自6月28日起,禁止旅客携带无3C标识、标识不清晰或被召回的充电宝乘坐境内航班。一石激起千层浪,全国机场安检通道前,旅客纷纷掏出充电宝仔细端详,不合格产品在暂存箱内堆积如山。
这道紧急禁令的背后,是航空安全面临的严峻现实。2024年全年,境内航班共发生37起移动电源自燃事件,其中超过81%涉及未取得3C认证的产品。而2025年上半年,此类事故又新增15起。深圳宝安国际机场仅3月后就累计发生3起充电宝自燃事件。
飞机客舱属于封闭空间,人员密集,灭火设施有限。一只问题充电宝短路后,内部温度可在短时间内升至400℃以上,不仅难以扑灭,还会释放有毒气体。今年1月28日某航班尚未起飞时,行李架内充电宝突然起火,直接烧穿行李架,机体严重受损。若非事故发生于地面,后果不堪设想。这些事件暴露了充电宝市场的质量隐患。民航局在通知中明确指出,被召回产品及无有效3C认证的产品存在严重安全风险。
3C认证(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作为国家层面对产品质量的安全准入制度,自2023年8月1日起已对移动电源强制实施。2024年8月1日后,无此认证的产品更被禁止生产、销售。然而,市场上仍有大量早期产品或海外渠道购入的充电宝流通,这些设备大多缺乏合规的3C标识,成为飞行安全的隐形炸弹。
值得注意的是,新规并未替代原有安全标准。额定能量≤100Wh的充电宝仍可直接携带;100-160Wh需航司批准;>160Wh严禁携带。飞行全程禁止使用充电宝的规定同样严格执行。
航空安全本质是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共同努力构建。民航局此次禁止携带不合格充电宝登机的紧急规定,绝非小题大做,而是对近期频发的空中安全风险的果断回应。机上充电宝自燃事故,清晰揭示了无认证、劣质产品的巨大隐患。
安全飞行离不开各方的共同努力:监管部门需持续严把质量关和落实监管;航空公司、机场必须严格执行规定并提升应急能力;而每一位旅客,则要自觉遵守规则,出行前仔细检查自己的充电宝,不携带“问题产品”登机。唯有如此,才能共同守护每一次起落平安,让旅途真正安心无忧。
评论员:任翊翔
责编:黄璐
编审:韩蕾
终审:周健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