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茶产业要跳出传统农产品思维

2025-05-27 07:59:00 实时讯息

茶香氤氲。5月21日,2025年“国际茶日”中国主场活动在浙江举行,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同期开幕。5月23日,北京国际茶业展开幕。正值茶叶上市和出口黄金期,各地纷纷推出展会活动,人们从中感受到了茶产业的新变化。

茶是世界三大饮品之一,全球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产茶,超20亿人饮茶。第74届联合国大会将每年5月21日设为“国际茶日”,这是以中国为主的产茶国家首次成功推动设立的农业领域国际性节日。

无论是产业规模还是产品品质,中国茶叶在全球都具有绝对优势。我国茶叶产量占全球一半以上,2024年茶叶产量再创历史新高,实现了持续30年的增长。到各地探访就会发现,中国名特优茶品不断涌现。尽管有的产地或品种尚不知名,但不妨碍其品质优异。广阔的市场基础、厚重的文化积淀和多元的品类选择,使茶产业成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代表性产业,3000多万茶农因茶兴业。

不过,从产业效益和品牌建设来看,我国茶产业发展仍有短板。品牌建设水平有待提高,产品标准化程度不高,社会化服务体系弱;产业链发展不强,跨界创新不足,有的产品附加值低。这反映到生产和经营主体上就是,有的茶园生产效率低,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茶农面临人工成本上涨、基础设施落后的问题;茶企众多但体量小且分散,龙头茶企的引领作用不够,部分中小茶企效益不好。

近年来,茶产业出现一些新变化。从消费端看,消费增速低于产量增速,饮茶区域性偏好有所改变,伴随新茶饮崛起,年轻人饮茶消费成突破口;从流通端看,市场竞争激烈,传统经销商渠道面临变革,电商平台、直播带货成为新渠道,平台种草、攻略笔记等让好茶更容易被发现。可以说,如何提升产业效益,成为茶农茶企共同面对的问题。茶产业发展要跳出传统农产品思维,以市场为导向,统筹茶产业、茶文化、茶科技,打通茶领域一二三产业,从二三产业中汲取茶产业发展的智慧。

做优茶产业。好茶是种出来的,保障品质始终是产业的首要任务,这离不开品种培优、产品创新。品种培优方面,年轻消费者大多喜欢水果茶、冷萃茶、花果拼配茶,很多新茶饮采用的是茶叶现萃,生产端和科研端就要为其提供最适宜的品类品种。产品创新方面,有的产区抓住了国外抹茶消费趋势,贵州省江口县就是一例,全县茶园近五分之一的产出用于抹茶生产,2024年抹茶销量突破1200吨,产值突破3亿元。

做活茶文化。茶字拆开就是“人在草木间”,茶事既是俗事又是雅事。从“柴米油盐酱醋茶”到“琴棋书画诗酒茶”,既有烟火气,又有文化味。时下,茶文化焕发新活力,“茶文化+研学”“茶文化+康养”等新业态不断涌现,相关项目火爆。神奇树叶承载的文化密码,有效打通了第一和第三产业,既能转化为沉浸式的文旅体验,也能培育消费场景和创意产品,不妨借力打造区域公用品牌乃至培育个性化IP。

做强茶科技。茶叶是初级农产品,但从生产到加工完全可以有高级感、科技范儿。时代在发展,种茶制茶都与先前大不相同。伴随数字技术广泛应用,智能虫情测报站、茶园气象站、墒情监测系统在各地上线,生态示范茶园、物联网茶园纷纷落地。浙江安吉打造全国首个茶叶产业数字化平台,还发力茶叶衍生产品和功能性产品开发,涉及白茶维C含片、白茶啤酒、白茶月饼等,值得借鉴。

茶产业的未来,不只在茶杯里,更在天地间。当以科技为笔、文化为墨,在应对变化中书写产业新图景。